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| 5亿中国人的血糖超标!再升可就真成糖尿病了
浏览:642次发布日期:2017-11-13
5亿中国人的血糖超标
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的《全球糖尿病报告》显示,中国约有5亿成年人处于糖前期,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。无论是男性或女性,糖尿病患者比血糖正常人群的寿命都要缩短10年甚至更多。现在很多人吃饱犯困、身体疲惫,也许就是患上糖尿病的前兆。
从中医学角度来说,糖尿病又叫“消渴症”。消渴之名,最早见于《素问·奇病论》,根据症状的不同,把消渴分为上消、中消和下消。《外台秘要·消渴门》中说道:“消渴者,原其发动,此则肾虚所致,每发即小便至甜。”
《内经》认为五脏虚弱、过食肥甘、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,认为内热是其主要病机。而现代人则主要是由于“过食肥甘”所导致的,因为现代很多人饮食失节,长期大鱼大肉,醇酒厚味,辛辣香燥,损伤脾胃,致脾胃郁热,化燥伤津,消谷耗液,引发消渴。
消渴病与艾灸
消渴病日久,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:
一是阴损及阳,阴阳俱虚。消渴虽以阴虚为本,燥热为标,但由于阴阳互根,阳生阴长,若病程日久,阴损及阳,则致阴阳俱虚。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。
二是病久人络,血脉瘀滞。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,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,且阴虚内热,耗伤津液,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。此外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,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!
而以上两种糖尿病的病变,都适合用艾灸来调理。《医学正传·医学或问》中记载:“虚者灸之,使火气以助元阳也;实者灸之,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;寒者灸之,使其气之复温也;热者灸之,引郁热之气外发,火就燥之义也。”
艾灸不但有调和阴阳、补元气、激发自愈力,双向的调和阴阳、补阳而滋阴得作用。而且,艾灸最是擅长活血化瘀,很多糖尿病人的血淤症状都可通过艾灸得到缓解。
艾灸穴位
上消:肺热津伤
症状:烦渴,喜爱饮水,饮水量多且频繁,饮后仍觉口干舌燥,排尿次数增多,能吃但身体渐瘦,兼有面色不华,大便秘结,四肢乏力,皮肤干燥。配穴:大椎、曲池、鱼际、三阴交。
《医学纲目·消瘅门》中说道:“盖肺藏气,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,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,余者为溲。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,而精微者亦随溲下。”
中消:胃热炽盛
症状:能食易饥,饭量大增,多食不知饱,伴有口渴欲饮,尿频量多,神疲乏力,手足心热。配穴:脾俞、胃俞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内庭。
胃为水谷之海,主腐熟水谷,脾为后天之本,主运化,为胃行其津液。脾胃受燥热所伤,胃火炽盛,脾阴不足,就会经常口渴而喝水,吃得多也更容易饿;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,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,所以小便会有甜味;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,形体便会日渐消瘦。
下消:肾阴亏虚
症状:尿频量多,多饮多尿,甚则饮多少水,小便就排出多少尿液,口干欲饮,形体消瘦,伴有五心烦热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失眠盗汗。配穴:肝俞、肾俞、太溪、太冲。
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。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,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,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,肾失濡养,开阖固摄失权,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,随小便而排出体外,故尿多味甜。
血糖在慢慢升高的信号
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,易对身体产生危害。记住血糖悄悄升高的信号,帮你尽早捉住“高血糖”。
吃饱就困
偶尔一次不必担心,如果经常吃饱就犯困,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。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、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,导致血糖突然升高,胰腺需要“努力”产生更多的胰岛素。
经常如此,人体器官负担过重,容易出现昏昏欲睡、体力透支等感觉。长此以往,将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。
“垃圾食品”上瘾
人体摄取含大量糖、盐和脂肪的食物时,消化道会分泌一种能刺激进食中枢的物质,让人感到饥饿,有暴饮暴食的冲动。三天不吃爆米花、薯片就难受,这时你就需要警惕了。
体重屡减不降
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,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,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,体重依然不减的人,更应警惕。
血压偏高
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,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,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。有研究显示,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,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。
健康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
一旦发现自己处于糖前期,应立刻采取措施,以免血糖持续走高发展为糖尿病。
减肥
体重下来了,控糖效果才会好。超重或肥胖的糖前期患者,可通过运动和饮食达到减重的目的。
运动
每天制定时间段进行运动,例如广播体操、散步等。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,运动可以采取由短到长、循序渐进的方式。
正确饮食
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,尽量做到均衡饮食,少吃肉类,多吃果蔬。
适当减饭量:对体重超标的人来说,可每天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。餐前喝杯水,可以避免饮食过量。
多吃全谷物:控制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入量,多吃大麦、小麦、玉米、燕麦、大米和高粱等全谷食物,可以减缓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。
零食要选对:夜晚肚子饿的时候,可以吃水果或者蔬菜沙拉,不要猛吃主食或油腻食物。
补充纤维素:多出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有助于减缓胃肠内食物消化速度,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