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年 | 没做过这些传统习俗,小年可就白过了!

浏览:605次发布日期:2018-02-07

小年是哪一天?

小年到底是哪一天,在坊间一直颇有争议。

北方人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南方人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,那么问题来了——如果艾艾君老家是北方却在南方工作安了家,那该把哪一天当成小年过?

其实不用这么纠结,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,它承载的意义远远大于形式,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早已融进我们的血液当中。

小年

小年,也被称为谢灶、祭灶节、灶王节、祭灶。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有所不同,在农历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或二十五,都有过小年的习俗。

为什么小年会因地方不同而日期不同呢?

民俗专家说,在古代,过小年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传统。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,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。

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,受官气影响较重,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;相反,南方远离政治中心,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;而鄱阳湖的居民,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,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。

无论是哪天过小年,无论在哪里过小年,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都是一致的。

小年习俗知多少

每到小年,便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了,“大件”腊鱼腊肉都准备好了,“小件”各式糖果当然少不了。

还有送家人的年货,都要提前尽心挑选好。

中国红礼盒装的艾艾贴大气不失礼遇,送给父母家人、亲朋好友再合适不过。既表示新年新气象,又将我们新一年的期许“希望身边挚爱的人都健康”都得以实现。

和家人一起做完团圆灸后,筋骨更有力了,腿脚更有劲儿了,我们开始小年的习俗吧——剪窗花,贴春联,扫尘土,祭灶王。

剪窗花

所有准备工作中,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。内容有各种动、植物等掌故,如喜鹊登梅,燕穿桃柳,孔雀戏牡丹,狮子滚绣球,三羊(阳)开泰,二龙戏珠,鹿鹤桐椿(六合同春),五蝠(福)捧寿,犀牛望月,莲(连)年有鱼(馀),鸳鸯戏水,刘海戏金蝉,和合二仙等等。

贴春联

有的地区是大年三十才贴春联,但是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了,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。

有的地方会请字写得比较好的先生来书写春联,也有自己家写春联的,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,简朴但却并不缺少年味,尤其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出谋划策写什么的时候最温馨了。

家家户户要写春联,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。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,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;面粮仓、畜圈等处的春联,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;大门上的对联,是一家的门面,特别重视,或抒情,或写景,内容丰富。

扫尘土

过了腊月二十三,离春节只剩下六、七天了,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。要彻底打扫室内,俗称扫尘,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,拔除不祥。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,做到窗明几净。粉刷墙壁,擦洗玻璃,糊花窗,贴年画等等。

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。据《拾遗记》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当时是汉先民驱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

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。

祭灶王

小年这天,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民间传说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

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,涂在灶王爷的嘴上,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。故民间传唱着这样的歌谣——

腊月二十三,灶君爷爷您上天;

嘴里吃了糖饧板,玉皇面前免开言;

回到咱家过大年,有米有面有衣穿。

这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王,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你的家乡小年习俗有哪些?

艾艾君在这里祝福大家都过个团圆有味儿的小年!

小年过后,大年就更加热闹了,吉祥夺目的春联,活灵活现的门神,抬头见喜的横幅,精美的窗花,五彩的年画,花团锦簇的灯笼......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、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!

你的家乡是怎么过小年的呢?

在评论说出你印象中的年味儿

我们一起过新年咯!

艾艾君先来!印象中过小年是和父母一起贴春联,一张桌子上再架一张凳子慢慢贴。贴完我总会站到远远的地方看春联有没有贴正,再仔细默念对联上的字,心中的年味儿就感觉要溢出来了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