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九 | 寒冷严冬身体最怕你做这7件事!
浏览:539次发布日期:2018-01-11
《生命时报》相关文章数据表明,每年12月至次年2月,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;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发现,每到寒冬,抑郁患者人数比平时多出约10%,在1~2月更是达到高峰。
寒冷的三九天,身体面临重重考验,不经意间的举动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三九天,身体最怕你做的7件事
洗澡水太热
用太热的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,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,导致心脏缺血缺氧。若有寒气进入室内,血管又会收缩,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。
一骨碌爬起床
冬天心血管壁在清晨最脆弱,70%~80%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。醒后猛起身,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。
用围巾捂口鼻
围巾一般不常清洗,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,且其纤维容易脱落,用围巾捂口鼻,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。此外,围巾不建议太长,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。
一大早锻炼
冬季清晨寒冷,心脑血管会因此受到明显刺激,且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,并不适宜锻炼。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,以慢跑、快走为宜,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。
开电热毯睡觉
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,或者用热水袋取暖,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,而且有的人很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。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,睡觉时一定要关掉。
不注意开窗
冬季门窗紧闭,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,被称为“暖气综合征”。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、以每天早、中、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。
不及时补水
越冷越要多喝水。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,很少外出活动,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。如果喝水少,血液浓稠度就偏高,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中医认为,数九寒天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,此时更应该祛寒补阳,且更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,发挥滋补功效。
三九天,身体最需要你艾灸的7大穴位
肺俞穴:补益肺气,增强抗寒能力
灸肺俞穴,可以宣通肺气,促使行气化血的作用。肺气得到了宣通,气血运行畅通,则身体暖洋洋,由寒邪客肺导致的各种问题也会迎刃而解。
大椎穴:阳气特别足的一个穴位
平时容易患风寒感冒的人,都因阳气不足被风寒之气入侵。对于这种情况,应该从温补阳气入手,所以三九天不可不灸大椎穴。
肾俞穴:让肾阳十足
中医认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,若是肾阳不足,阴寒邪气必将在体内兴风作乱。护好肾阳,比较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在三九天灸肾俞穴。肾俞穴是补肾的要穴,这个穴位不仅能滋肾阴,还能补肾阳、益肾气。
足三里穴:燥化脾湿,生发胃气
足三里穴是胃经上的穴位,灸此穴可以调理脾胃。脾胃是生化气血的,脾胃好了,气血就足。气有温煦作用,气血足了,阳气自然足了。平素消化不好,经常胃胀、胃痛,尤其天气寒凉的时候不适感有所加重的人,可在三九天灸足三里穴,能除寒护脾胃,增强抗寒能力。
气海穴:培补元气,益肾固精
中医认为气海穴是人体之中央,是生气之源,人身真气由此而生,所以对于阳气不足,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,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,扶正固本,培元补虚的作用。
中脘穴:健脾和胃、补中益气
中脘穴属任脉,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。中脘穴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,所以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。
三阴交穴:活血祛风、健脾利湿
三阴交穴具有同时调节肝脾肾经的作用,刺激三条阴经都能对身体气血调养起到很好的效果。艾灸三阴交穴可以补充气血,改善因气血差引起的面色萎黄、身体乏力、倦怠等症状。
三九天强身健体不可懈怠,不仅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,更要艾灸养生,做到两不误,更是能为新一年的好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