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好友“五月病”已上线,90%的人都中招了!

浏览:241次发布日期:2018-05-02

今天是五一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,你是不是昏昏沉沉无心上班?这不怪你,只能怪这五月的天儿,不冷不热舒服得刚刚好。

全身没劲,没有食欲,不想去上学,不想工作,啥都不想干......

这些懒洋洋的症状正是“五月病”给闹腾的!

五月病也被称作“季节性懒惰症候群”,但并不属于医学上的专业术语,而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,是春夏季节交替期产生的厌倦、易疲乏的情绪问题,一般在学生和上班族中比较常见,且多发于五月,所以称为“五月病”。

五月病起源于日本。

在日本,学校的毕业和新学年的开始都在春天,四五月份一般是学生开始新的一段学习经历,或者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开始一段新的工作经历的时间。再加上4月底五月初的长达一周左右黄金周假期,就特别容易产生懈怠感。

不少日本人在收假时怀念假期节意志消沉、慵懒倦怠、抵触上学上班,这种病症被日本医学界称为“五月病”。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,失眠,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,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,反应迟钝或敏感等。

要判断自己有没有得五月病,日本人自测“五月病”的9个小问题了解一下。

工作效率低下;

食欲不振,饭不知味;

礼貌性用语都不见了;

对一切的实物都漠不关心;

对一切社交活动感到厌烦;

对处理任何事情都觉得厌烦;

易怒、急躁,动不动发脾气;

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,不愿意继续;

早早就醒了,却赖在床上不想起来。

其实所谓“五月病”的症状,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肝郁的表现。

肝对应春季,主生发。情绪长期低落、焦虑、紧张,实际上就是肝气生发受阻的表现。肝出了问题,人还会表现为乏力。

因此,调肝解郁是改善症状的关键。此外,五月正是春夏之交,人容易上火。其中,心火是夏季最容易出现的。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睡眠不好、心烦意乱、焦躁不安、爱发脾气、口舌生疮。

虽然五月病不是实际生理上的病,但也很折磨人!我们应该怎么缓解这些症状呢?

1.点揉阑门穴

要是感觉浑身没劲,没有食欲,可以点揉位于肚脐上一寸半的阑门穴。阑门穴可以说是直通脏腑的大门,如果消化不好、胃口不好,这个部位往往会特别硬,意味着这个地方需要打通。仰卧在床的时候,可以用右手中指点揉这个穴位,以感觉通畅为宜。

2.泡薄荷叶水

如果对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,不妨喝点薄荷水。薄荷不仅有疏散风热、疏肝行气的功效,还是平心静气的“心灵补药”,有助于抚平愤怒、沮丧等负面情绪。做事提不起精神,还可以口含西洋参来提神。各种瓜类和豆类也有健脾祛湿热的效果。

3.睡好子午觉

入夏后人们的睡眠时间会变短,如果常常感觉到烦躁的话,可以适当增加休息时间,尤其要睡好“子午觉”。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,11时至13时为午时,睡好子午觉,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,各种不适也会消失。如果因为夜晚燥热睡不好,可以喝点百合莲子粥,或用鸭子肉、丝瓜或冬瓜、山药来煲汤,助眠效果也很好。

4.适当增加运动量

炎热的五月,沉闷的气氛,我们应该多通过运动,晒太阳来调节情绪。运动流汗能让情绪稳定,而晒太阳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和内分泌的平衡。

对于“五月病”在饮食上的应对,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,饮食尽量清淡,有营养而不油腻,尤其晚餐以谷物和水果为主,避免大鱼大肉,晚上也尽量不要接触酒、茶、咖啡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