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 | 苦味养生,艾灸清热除湿

浏览:235次发布日期:2018-06-21


1.jpg
当太阳运转到黄经90度,我们便迎来了一年中的夏至日。




每逢夏至,岭南特有的荔枝便会挂满枝头,山间野里,抬头便是一串溜的荔枝。乡间小路的溪水,蜿蜒流淌,水稻已经长得挺拔了。而此时,城市的热浪更甚,从空气中,从地表上,从楼宇间,全方位滚烫着你。


夏至 · 天气预报是热热热热热热...


《礼记》:夏至,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。

如果说花开是春天来敲门,声声蝉鸣,便凑响了夏天的交响曲。

夏至,是暑热模式的开始。

瓜果飘香,蛙声蝉鸣


鸟鸣虫噪、瓜果飘香,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时光,在夏至时节表露无遗。


蒲扇藤椅,院子树下,外婆的歌谣,那是童年记忆中最惬意的夏日清凉。

夏至,亦是台风暴雨的狂欢。

台风过境,城市为它取名,存了记忆。

它从不记得去过的每一个地方,城市却年年上演着鲜活的戏。

 

夏至 · 一定要吃一碗夏至面


古语云:冬至的馄饨,夏至的面。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。


夏至过后,天气炎热,心火旺盛,多吃面食,强壮人体,素心如莲。

而此时,最理想的夏日生活不过是“晚饭有鱼有虾,空调 WiFi 西瓜”。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,放松享用晚餐,或食西瓜杨梅荔枝,酸甜味蕾,亦如品尝酸酸甜甜的人生。

 

夏至白昼长,想你情更深 


宋代《文昌杂录》记载:夏至之日始,百官放假三天;《辽史》礼制记载:夏至之日谓之朝节,妇女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送……浩瀚的史书记载了先人对夏至时节的重视。

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,夏至的一些规矩习俗已不再保留。


然而那些夏日的美好情怀,一直都在,比如为家人做一顿好吃的饭,四菜一汤,幸福满满当当;或者是在晚饭之后,散步遛狗,吹风赏花……

 

夏至的苦,艾灸清热除湿


传统中医与五行理论认为,五行苦入心,夏季属“火”,而火对应五脏中的“心”,夏季心火旺盛,需要苦来中和。

苦味可以刺激味蕾和味觉神经,刺激唾液腺、增进唾液分泌,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。因此可增进食欲,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。

夏至过后,尽管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,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,所以气温仍将继续升高,火红的骄阳炙烤着大地,加上绵密的瓢泼大雨,湿和热便成为此时的养生要点。因此,可通过艾灸大椎、风门、肺俞、中脘、劳宫、足三里清热除湿。


夏至饮食,重在养心

此外,在夏天的众多食材中,姜可能是最为重要的,比如民间所说的”饭不香,吃生姜““早上三片姜,赛过喝参汤”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。夏季暑热,多数人食欲不振,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。


除了饮食上,夏日炎炎,很容易使人心烦意乱,而烦则更热,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,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。俗话说”心静自然凉“,因此夏至养生还要重视调节情志,排除心中杂念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