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 | 排毒养生防湿热,静心凝神吃点“苦”

浏览:194次发布日期:2018-07-23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言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

 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33.jpg

大暑正值中伏前,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最明显的特征是热中夹湿。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,人体出汗多,消耗大,因此更要注意养生

忌过分贪凉,慎防空调病

 

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”大暑期间虽然天气炎热,但绝对不能过于贪凉。大暑时节,阳盛于外,身体腠理开泄,体表温度高,身体内部反而虚弱。

这一期间应避免室内、外温差过大,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℃,室温最好保持在26~28℃左右,不要低于26℃。晚上睡觉要用毛毯盖好脐、腿、足,切忌骤然冷水冲澡,不要使自己的体温迅速下

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38.jpg 

静心养神吃点

 

在中医中,季节和五行五脏相对应,夏季属火,对应的脏腑为心。而大暑的高温本来就容易使人心理、情绪波动起伏,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,对于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,导致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的情况。大暑“养心”要让心静下来,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。

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40.jpg 

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云:“长夏者,六月也。土生于火,长在夏中,既长而旺,故云长夏也。”长夏对应五行为土,五色为黄,五脏为脾,故这时的养生不仅要注重养心,还要兼顾养护脾胃。清淡的饮食易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,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则易伤脾胃,导致运化失常。

 

另外,大暑期间可多吃新鲜的应季水果蔬菜、杂粮等营养丰富、易于吸收的食物,少吃厚味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。

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43.jpg 

也可适当吃些“苦”,如莴苣、生菜、芹菜、茴香、香菜、苦瓜、萝卜叶、苔菜、油麦菜等。另外,啤酒、咖啡、茶水、可可、薄荷叶冲水等苦味饮料,,因其含有一定数量的可可碱和咖啡因,也能使人产生提神醒脑、舒适轻松的感觉,还可以增进食欲,健脾利胃。但是,脾胃虚寒者少吃“苦”,女性月经期少吃“苦”。

 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45.jpg

大暑祛湿有妙招

 

湿气是百病之源。大暑正值“三伏”,是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气温最高,闷热程度最高的时候,同时也是湿气最重的时候,人们受湿热邪毒侵袭,经常会出现胃口不好、大便黏腻、腹泻呕吐、口舌生疮等症状,所以此时养生要注意祛湿。

 

一、主动避湿

 

莫贪生冷:多吃燥湿健脾、益气养阴的食物。烹调时可加入葱、姜,以降低寒凉性质。也可适量泡些花茶,花茶芳香,中医认为“芳香化湿”,茶还可通利小便,使湿邪随小便而排出体外。

 

通风散气:尽量不要住地下室(潮气重),不睡地板,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地板湿了,立即拖干,免得湿气滞留。

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47.jpg 

适量运动:体内湿气重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、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,但越不运动,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,久而久之,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,引发一系列病症。

微信图片_20180723094249.jpg 

所以,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,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,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,加速湿气排出体外。

 

二、常按三穴

 

极泉穴   心经的重要穴位,可去心脏的火毒。常去按揉或者拨动,一般不少于36下,最少一天两次,以疏通经络、调理睡眠、改善心脏不舒服。

 

曲池穴   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。可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,以感觉到酸胀为宜。

 

委中穴   此穴走的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——膀胱经,委中穴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,如果这里不通畅,湿气排不出去,可能会导致关节炎、腰痛等疾病。

 

三、艾灸祛湿

 

祛湿穴:阴陵泉、属于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利湿,消肿利尿的穴位,可说是祛湿第一穴。

 

取穴方法:做好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,胫骨内侧髁后下方45度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。

 

按摩方法:取最舒适的体位(坐位、仰卧位均可),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阴陵泉上,按而揉之,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,并产生酸、麻、胀、痛、热和走窜等感觉,维持一定力度,用拇指对局部肌肉进行左右弹拨。每次按揉5-10分钟,每分钟按压15-20次。每日2-3次。

 

艾灸方法:艾柱点燃后贴于穴位上方约3cm处,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次灸10~15分钟,以局部潮红为度。每日1-2次。

 

另外,艾灸关元中脘、大椎、足三里三阴交也有排毒养阳之功效。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