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经脉之手少阳三焦经:人体能量的运行通道
浏览:1090次发布日期:2016-09-21
《黄帝内经》说: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,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这就是中医当中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体现——天有四季,人有四肢;天有五行,人有五脏;天有江河,人有经脉……其中,十二经脉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,具有表里经脉相合,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。
乍一听手少阳三焦经,很多人都不知道三焦是什么,“三焦”这个词就如“心包”一样,都是说出来就能令人一头雾水,搞不懂它是什么,也不清楚具体位置在哪里。其实,三焦是六腑之一,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。
三焦是脏腑学说中的六腑之一,包括上焦、中焦、下焦,但关于三焦分别是指什么历来有不同的说法。一说是脏腑间、脏腑内或体腔内组织的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,为了运行元气和津液。另一说是膈以上为上焦,包括心与肺;膈至脐为中焦,包括脾、胃、肝、胆;脐以下为下焦,包括肾、膀胱、小肠和大肠。
无论是怎样划分三焦,它的作用都是使元气通行于全身,布散至五脏六腑,可以说是全身之气的总司令。三焦又是负责水道运行的漕官,疏通和运行人体内的水液。人体的水液代谢是在肺宣发肃降,在脾运化成气血,在肾蒸腾以及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等脏腑的协同下完成的,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,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。
如果三焦出现问题,会出现耳聋、失聪、喉咙肿痛等。手少阳三焦经就是辅助三焦,总司人体气血和能量的运行通道。三焦经气多而血少,所以人体因气乱而所产生的症状都可找它来调理,如气机抑郁、心胁不舒、心痛、自汗等。
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穴计有:关冲、液门、中渚、阳池、外关、支沟、会宗、三阳络、四渎、天井、清冷渊、消泺、臑会、肩髎、天髎、天牖、翳风、瘈脉、颅息、角孙、耳门、和髎、丝竹空。 一侧面23穴(左右两侧共46穴)。
二十三穴手少阳,关冲液门中渚旁,
阳池外关支沟正,会宗三阳四渎长,
天井清冷渊消泺,臑会肩髎天髎堂,
天牖翳风瘈脉青,颅息角孙丝竹张,
和髎耳门听有常。
艾灸三焦经,内分泌不失调
三焦主一身之气,即元气、中气、宗气三者的结合体,是统管人体消化、吸收、排泄等功能的总和。手少阳三焦经是调和脏腑的经脉,平时可以顺着经脉的走向艾灸,以强化三焦经,同时还有理气、和胃、散寒的功效。
阳池穴:打通阳气
阳池,顾名思义,就是阳气储存的地方。它在三焦经上,三焦经统管全身之气,可见打通这个穴位可以使体内阳气源源不断地流出。艾灸阳池穴,可以使体内上上下下的许多不适,都能因为阳气的运转而得到调理。
支沟穴:理气舒肝
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经穴,此穴最能调经通气。因为支沟穴有理气的作用,所以它调理岔气的效果很好,比如肋间痛,可以用拇指使劲按压此穴。而长时期的便秘,机体排毒功能不好,也可以经常艾灸支沟穴。
外关穴:止痛要穴
外关穴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穴位,外关意为与外界相通的门户,因此体内的郁结之气可以由此排出。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络穴,络心包经,同时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的是阳维之脉,应用范围非常广泛。例如,外关穴有很好的止痛功效,对于偏头痛、腕关节扭伤疼痛,艾灸此穴能得到缓解、调节。
艾灸就选艾艾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