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:气血的保护神
浏览:1259次发布日期:2016-09-19
《黄帝内经》说: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,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这就是中医当中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体现——天有四季,人有四肢;天有五行,人有五脏;天有江河,人有经脉……其中,十二经脉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,具有表里经脉相合,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。
前段时间我们认识了手三阴经(手太阴肺经、手厥阴心包经、手少阴心经),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手三阳经中的手阳明大肠经,它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,为阳气盛极的经络,与肺相表里引。
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“阳明经多气多血。”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,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络属的肠胃是人消化、吸收以及排出废物的器官。人的体质由先天和后天决定,先天部分是遗传于父母的,我们无法改变。
而后天部分就来源于我们的食物,而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,体内生成的气血充足,抗病的能力自然会增强;胃肠排泄功能正常,体内产生的垃圾能够及时排出,不在体内堆积,那么由内在性原因产生的疼痛自然会减少,同时气色也会红润健康。所以阳明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,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艾灸手足阳明经上的穴位,以疏通气血。
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:商阳、二间、三间、合谷、阳溪、偏历、温溜、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、曲池、肘髎、手五里、臂臑、肩髃、巨骨、天鼎、扶突、口禾髎、迎香,共二十穴。
商阳食指内侧边,二间寻来本节前。
三间节后陷中取,合谷虎口歧骨间。
阳溪腕中上侧是,偏历腕后三寸安。
温溜腕后去五寸,池下四寸下廉看。
池下三寸上廉中,池下二寸三里逢。
曲池曲肘纹头尽,肘髎上臑外廉近。
大筋中央寻五里,肘上三寸行向里。
臂臑肘上七寸量,肩颙肩端举臂取。
巨骨肩尖端上行,天鼎喉旁四寸拟。
扶突天突旁三寸,禾髎水涛旁五分。
迎香禾髎上一寸,大肠经穴自分明。
艾灸大肠经可以:
一、防治皮肤病。中医讲肺主皮毛,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,肺功能弱了,体内毒素便会在大肠经淤积,所以脸上起痘身上起湿疹这些问题,艾灸大肠经可以调节好。
二、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。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都很旺的经络,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。
三、通便效果好。
温溜:“温”,温热也;“溜”,通流。气血流经至此而深聚之处。温溜是人体停留温热阳气的穴位,故名。温溜穴有清热解毒、调整肠胃功能的功效,同时本穴具有补阳气的作用,体质虚寒的人可以用艾灸温溜穴的方式驱寒,不一会儿就会有浑身温暖的感觉。
曲池:深层肘横纹端点。艾灸曲池可降血压,调理皮肤病,还有通便的作用。它是大肠经的合穴,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,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。
合谷: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,也就是人体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,有“颜面合谷收”的说法,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,可艾灸合谷穴,有很好的缓解效果。同时,因为这个穴位经气旺盛,止痛效果很好,所以艾灸此穴能够调理牙龈肿痛、头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