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 | 大雪如何养生?护头暖脚是关键!
浏览:554次发布日期:2017-12-06
万山凋敝黯无华,四面嘶鸣晃树杈。
白雪欲求吟咏句,穿枝掠院演梅花。
——左河水《大雪》
大雪,太阳黄经255度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'十一月节,大者,盛也。至此而雪盛也。'白居易《夜雪》有诗句:'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',用雪厚压断竹枝来将描写大雪后的雪,虽不'闻'其声,但已知其茂。
大雪时节,万物潜藏,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,在“藏”字上下功夫。
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,并要收敛神气,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。
早晚温差悬殊,老年人要谨慎起居,适当运动,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。
古曰:“秋冬养阴”。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,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。
此时艾灸能温补助阳、补肾壮骨、养阴益精,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。
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,俗话说: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
大雪时节阳气衰微,是流感易发时节,常艾灸志室穴、中脘穴、梁门穴和内关穴,可以补充阳气、扶正祛邪、补益强身和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志室穴
具有益肾固精,清热利湿,强壮腰膝的作用。
《针灸大成》记载:“主阴肿,阴痛,背痛,腰脊强直,俯仰不得,饮食不消,腹强直,梦遗失精,淋沥,吐逆,两胁急痛,霍乱。”
中脘穴
具有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的作用。
《循经考穴编》记载:“一切脾胃之疾,无所不疗。”
梁门穴
具有和胃理气,健脾调中的作用。
《针灸甲乙经》记载:“腹中积气结痛,梁门主之。”
内关穴
具有宁心安神,和胃和逆,理气镇痛的作用。
《针灸大成》记载:“主手中风热,失志,心痛,目赤,支满肘挛。实则心暴痛泻之,虚则头强补之。”
大雪过后,天气会更冷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时刻养生,拥有健康的体魄。
注重'防寒护阳'
冬天是阴气最盛时期,阳气发生偏虚,容易受到寒气入侵。
俗话说“寒从脚底生”,如果脚部没有做好保暖工作,会导致寒邪侵袭。头为诸阳之会,六阳脉汇聚之处,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,需要做好保暖工作。同时在防寒过程中需要注意室内的通风,达到健脑提神效果。
注重'膳食补阳'
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不同,在进补的时候也有区别。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暖和,主要以平补为主;但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候相对比较干燥,更加需要补充一些水分起到滋润效果。
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,需要进补温热食物,起到保暖身体效果。所以,在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气候不同,进补方式不同。
注重适量运动,振奋阳气
冬天需要适当运动,需要注意的是,在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准备,否则有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。
冬天锻炼身体需要选择一种合适运动方式,避免给身体带来伤害,运动过程也需要做好保暖工作。注重作息应时,大雪前后起居方面要早睡晚起,养阴护阳。
大雪节气养生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之外,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,同时也应当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,帮助我们远离身体不适的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