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 | 夏天来啦!季节交替时,做节气灸是最好的!
浏览:1112次发布日期:2017-05-05
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
水精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
——《山亭夏日》
5月5日,四月初十,立夏
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
在天文学上,立夏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要告别春天,进入夏天的怀抱。夏天的美其实是有别于艳阳春的一种美,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于百卉争艳,那么夏天的美就美在万物竟绿。在这个时候,随着温度的明显提升,雨水增多,农作物也是蹭蹭地往上长呢。
“夏”有大的意思,自然界在立夏时节是呈现一种向外生长的趋势,我们人也是一样。在这个时候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,因此身体多处于外热内虚,上热下寒的状态。正如《素问集注》中讲到:“春夏之时,阳盛于外而虚于内,故圣人春夏养阳。因此对于养生来说,就要注意脚下的保暖,适当地补充体内的阳气,把体内的阴湿邪气通过体表发汗排出体外。
春夏养阳,养阳重在养心
中医认为“夏气与心气相通”,“汗为心液”。立夏气温相对比较高,加上雨水充盈,湿气也重,我们体内就容易出汗,同时阴湿也会通过汗液排出来,这样就会增加心脏的压力,所以我们养阳就要重点养心。
我们知道,阳气是存于体内的一种真气,这个时候如果只是外部的护阳,并不能真正地深入到心脏。而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温熨,以激发经络之气,从而温通气血。同时立夏是“节气灸”的时间条件,是反应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理论的关键所在。也就是说,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“节气灸”,才能发挥最佳效果。
神阙、中脘是补阳两大要穴,在立夏时节可以适当地多灸,达到最佳补阳的效果。进入立夏后,我们会明显感觉昼长夜短了。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,就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睡眠方面适宜“晚睡”、“早起”,可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,让身体平和过渡到夏季。
三大穴位对付夏困
俗话说:“春困秋乏,夏打盹”,天气越来越热,不少人整天哈欠连连,尤其是饭后更是昏昏欲睡,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。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身体受到暑邪的侵袭,从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,导致食欲和消化系统出现问题。而食欲一旦不好,人也就没有什么精神。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重保护自己的脾胃,恢复食欲健康,改善夏困。
肺俞,足三里,关元是对付夏困的三大要穴,肺俞穴内应肺脏,是肺气转输、输注之处,可以固护肺气,调节呼吸系统。而足三里可以直接调整我们的消化系统,增强吸收营养的能力,同时对全身各系统也有强壮作用。另外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之功,帮助恢复我们的元气,从而赶走夏困。
饮食规律,顺应自然变化
立夏时节,饮食应以清淡,质软,易于消化为主,这样才可以保护我们的脾胃,顺应自然变化。在立夏这一天,人们还会吃“立夏饭”,主要是各种豆类混在一起,这个时候吃可以清热解毒、健脾益胃。
另外,作息方面更要规律,保证充足的睡眠,心平气和。早晨曙光初照,也可以约上三两好友漫步于江边,湖畔,谈谈心,吹吹风,保持一天好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