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疲乏没精神?你已经被“春节后遗症”盯上了!
浏览:545次发布日期:2018-02-21
正月初六被称为“马日”,在这一天要“送穷”,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。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,寓意基本相同,都是在于送走穷鬼。穷鬼大哥你快走!
正月初六艾艾贴给您拜年,希望各位身体健康,财源广进!
今天是大年初六,大部分人的春节假期都画上句号,又该离开家乡返回工作的城市,开始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了。
但节后那么两三天身体好像还没从热闹的假期中适应过来,会感觉厌倦,提不起精神,上班的工作效率低,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、眩晕、焦虑、神经衰弱;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净日子;孩子无法安心学习。这些都是“春节后遗症”的典型表现。
如果你也出现了以上的某些症状,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“春节后遗症”。赶走“春节后遗症”并不难,只要大家跟着艾艾君这样做——
调整生物钟
春节期间经常通宵打牌、玩游戏的朋友,如果熬夜次数多,在节后上班前几天务必午睡,弥补睡眠;但切勿贪睡,否则越睡越没有精神;同时要尽快让睡眠变得规律,并尽快停止各种应酬,抓紧时间自我调节,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。
《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劳则气耗。”是说劳累过度会使人体精气损耗。人体之所以感到疲乏、提不起精神,是因为体内阳气消耗过大。
艾灸有提神的作用,因为它能补充人体的阳气。常艾灸曲池穴、劳宫穴能够提神醒脑,改善疲乏的症状。
曲池穴
常艾灸此穴能够解除疲劳,有疏风清热的作用。
劳宫穴
取穴位置大约在握拳时,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,有提神醒脑的作用。
给自己适应的时间
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种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,七天大假,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我们的身心开始去适应一种“娱乐、松驰、非理性”的舒适状态,假期一结束,意味着又要开始一种“条理、紧张、挑战、理性”的工作或学习状态。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,理智层面的假期结束了,但潜意识层面的假期还没有结束,所以,出现节后综合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。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,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。
生活作息提前调整
节日期间,各位亲友聚会,应酬会面,会让我们的神经一直保持兴奋,导致晚上睡不着,早上起不来。所以,收假前一天应“静下来”,避免高强度应酬,在家休息,吃些清淡的饮食,新鲜的水果,听些轻音乐,来套整背灸,缓解身体疲劳,晚上早睡。
清理肠胃
节日期间都是大鱼大肉,导致肠胃负担过重,收假后的饮食不济也容易让人精神不振。收假前三天可以只吃素,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,多吃粗纤维和绿色蔬菜,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,让肠胃休息一下。
要想让肠胃快速祛除节假日积累的油腻,可以常艾灸大陵穴、内关穴、四缝穴,让肠胃快速恢复健康的状态。
大陵穴、内关穴
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,对应着脾胃,是一味很经典的“健胃消食片”,可以降胃火、去心火,提升胃动力。脾胃不和,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这个穴位来调理。
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,艾灸内关穴,气机调畅就通了。
四缝穴
此穴是经外奇穴,是消宿食、化积滞的专用穴。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,就可以艾灸四缝穴,缓解肠胃消化问题。
适当运动
对宅男宅女们、过节不停地吃而引起厌食或者睡个昏天暗地的朋友,每日可适当地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,让身心“动”起来,如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,如轻快的步行、慢跑、跳舞等,尽快将胃口和身体机能调整到正常水平。
只要在假期最后几天有意识的调整正常的作息时间,那么还是很容易摆脱“春节后遗症”困扰的。
希望大家在过节的同时也能合理的安排最后的几天假期,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,远离“春节后遗症”。